为期三个月的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将于11月25日开幕
2022-08-11 12:38:22 来源:北京日报
为期三个月的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将于11月25日开幕,双年展将采用“1+2+3+…N”的模式,持续不断地展示北京作为文化之都的丰富生态和多元面貌。
8月9日,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Beijing Biennial 2022)新闻发布会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举行,宣布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将于2022年11月25日至2023年2月12日在北京举办。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双年展组委会将联合北京市内多个艺术机构和各大艺术院校,为观众呈现二十场以上的展览,并举办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公教活动。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以“共生”为主题,旨在思考全球疫情影响之下的人类命运,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共建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如何共存、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如何融合发展。“共生”具有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含义:一是空间“共生”,展示北京地区多元艺术生态共时性发展的繁荣面貌;二是时间“共生”,诠释北京艺术生态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历时性发展和展望。
据主办方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介绍,本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涵盖绘画、雕塑、建筑、装置、设计、表演、文学等多种门类和形态的艺术作品,将汇聚国际国内艺术机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等,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艺术盛会。活动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活化、常态化的品牌文化展会活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将采用“1+2+3+…N”的模式,即:一个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两个分会场(顺义积木剧场、木木美术馆隆福寺馆),三种展览形式(主题展、平行展、卫星展)以及分布在全市不同区域的N(若干)个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持续不断地展示北京作为文化之都的丰富生态和多元面貌。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展部分,将邀请各个艺术领域活跃的策展人和学者,通过八个板块分别阐释“共生——数字创意·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平行展旨在体现双年展在学术性、跨学科联合研究领域的探索与拓展;卫星展则充分发挥调动艺术社群的优势,激活整个城市的艺术细胞,让双年展进一步进入公共视野,与市民产生互动。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产业平台及优势,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青年艺术家作品,并于双年展青年艺术家群展单元呈现入围作品。双年展艺术委员会还将从入围艺术家中评选出3名“优秀青年艺术家”获奖者,为青年艺术家提供长期系统的孵化支持,助力青年艺术家走进公共视野。(王广燕李洋)
8月9日,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Beijing Biennial 2022)新闻发布会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举行,宣布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将于2022年11月25日至2023年2月12日在北京举办。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双年展组委会将联合北京市内多个艺术机构和各大艺术院校,为观众呈现二十场以上的展览,并举办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公教活动。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以“共生”为主题,旨在思考全球疫情影响之下的人类命运,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共建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如何共存、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如何融合发展。“共生”具有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含义:一是空间“共生”,展示北京地区多元艺术生态共时性发展的繁荣面貌;二是时间“共生”,诠释北京艺术生态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历时性发展和展望。
据主办方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介绍,本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涵盖绘画、雕塑、建筑、装置、设计、表演、文学等多种门类和形态的艺术作品,将汇聚国际国内艺术机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等,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艺术盛会。活动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活化、常态化的品牌文化展会活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将采用“1+2+3+…N”的模式,即:一个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两个分会场(顺义积木剧场、木木美术馆隆福寺馆),三种展览形式(主题展、平行展、卫星展)以及分布在全市不同区域的N(若干)个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持续不断地展示北京作为文化之都的丰富生态和多元面貌。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展部分,将邀请各个艺术领域活跃的策展人和学者,通过八个板块分别阐释“共生——数字创意·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平行展旨在体现双年展在学术性、跨学科联合研究领域的探索与拓展;卫星展则充分发挥调动艺术社群的优势,激活整个城市的艺术细胞,让双年展进一步进入公共视野,与市民产生互动。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依托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产业平台及优势,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青年艺术家作品,并于双年展青年艺术家群展单元呈现入围作品。双年展艺术委员会还将从入围艺术家中评选出3名“优秀青年艺术家”获奖者,为青年艺术家提供长期系统的孵化支持,助力青年艺术家走进公共视野。(王广燕李洋)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河南省就革命文物保护公开征求意见2022-11-29
-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揭晓共352022-11-21
- 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安徽、海南、2022-11-21
- 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入围作品名单公布 2022-10-27
- 德国总统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首次访问乌克兰2022-10-26
- 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主要成果展在北京开幕2022-10-18
- 上交所:新增6家券商 科创板做市商扩容至14家2022-10-16
-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2022-10-16
- 光与影的盛宴:沉浸式美术馆“无相艺术空间”2022-10-16
-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提出“四大愿景”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