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们手中的“针线活” 摇身一变成为“手工艺品”
2022-11-24 12:46:56 来源:人民网
“青绣”是土族盘绣、藏绣、皮绣、撒拉族刺绣、回族刺绣、河湟刺绣等青海民间刺绣的总称,以其风格质朴、品类丰富、色彩艳丽的特点成为青海妇女世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
“以前村里妇女农闲时边聊天边做的‘针线活’,现在也能换成‘真金白银’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村党总支书记刘延伯捧着村里的特色“青绣”产品,笑眯了眼。
过去,发展规模小、传承过程难等因素制约着“青绣”产业发展,为此,二十里铺村从“提高从业人数、提升专业技术”入手,发动村里闲置劳动力,开办培训班,邀请专业技师授课,重点讲解手工刺绣基本技法、色彩搭配、花型设计、针法走向等技能知识,再加上实践教学,绣娘们手中的“针线活”,摇身一变成为“手工艺品”。
“家里孩子去上学了,我就跟着大家学习‘青绣’,本来就有点基础,上了几次课、练习了一段时间,现在也能绣出好看的绣品了!”说起学习“青绣”,村民王金玲语气中满是自豪。
不仅要请进来“讲”,还要走出去“学”。村党总支积极推荐绣娘们加入青海刺绣行业协会、青海非遗保护协会等行业组织,鼓励她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民族刺绣展示交流、研发创新、宣传培训、线上线下销售等活动。
绣出来,还要能卖得出去,二十里铺村将“青绣”与现代人的消费喜好相结合,制定了“日常用品+高端定制”的产品设计路线,投资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和河湟刺绣工作室,推出“青绣”DIY手工体验馆……同时,还在打造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特色手工产品上下足功夫,一方面优化纹样设计,推动“青绣”与本土民族服饰、文创产品、民俗用品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探索开发“青绣”高端定制产品,着力扩大消费者受众面。
“‘青绣’,是承载青海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这门手艺不能忘更不能丢,我们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利用好它、发展好它!”刘延伯说,截至目前,二十里铺全村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40多名村民实现再就业,累计销售“青绣”工艺品8000件。
“以前村里妇女农闲时边聊天边做的‘针线活’,现在也能换成‘真金白银’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村党总支书记刘延伯捧着村里的特色“青绣”产品,笑眯了眼。
过去,发展规模小、传承过程难等因素制约着“青绣”产业发展,为此,二十里铺村从“提高从业人数、提升专业技术”入手,发动村里闲置劳动力,开办培训班,邀请专业技师授课,重点讲解手工刺绣基本技法、色彩搭配、花型设计、针法走向等技能知识,再加上实践教学,绣娘们手中的“针线活”,摇身一变成为“手工艺品”。
“家里孩子去上学了,我就跟着大家学习‘青绣’,本来就有点基础,上了几次课、练习了一段时间,现在也能绣出好看的绣品了!”说起学习“青绣”,村民王金玲语气中满是自豪。
不仅要请进来“讲”,还要走出去“学”。村党总支积极推荐绣娘们加入青海刺绣行业协会、青海非遗保护协会等行业组织,鼓励她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民族刺绣展示交流、研发创新、宣传培训、线上线下销售等活动。
绣出来,还要能卖得出去,二十里铺村将“青绣”与现代人的消费喜好相结合,制定了“日常用品+高端定制”的产品设计路线,投资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和河湟刺绣工作室,推出“青绣”DIY手工体验馆……同时,还在打造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特色手工产品上下足功夫,一方面优化纹样设计,推动“青绣”与本土民族服饰、文创产品、民俗用品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探索开发“青绣”高端定制产品,着力扩大消费者受众面。
“‘青绣’,是承载青海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这门手艺不能忘更不能丢,我们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利用好它、发展好它!”刘延伯说,截至目前,二十里铺全村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40多名村民实现再就业,累计销售“青绣”工艺品8000件。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双11包裹卡路上 消费者趁着双12大促“补缺2022-12-08
- 阿凡达2中文版配音阵容:邓超 孙俪 黄轩 章子2022-12-08
- 旅游市场复苏被按下“加速键”2022-12-08
- 河海大学:积极践行四个治水思路 持续提升办2022-12-08
-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稳定市场预期 增强发展后2022-12-08
- 前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交出稳健答卷2022-12-08
- 石家庄以岭药业“含有连花清瘟口罩”专利获2022-12-08
- 最有创意的卡塔尔974球场开始拆了!帆布和隔2022-12-08
- 变化有点快!取消核酸检测后核酸检测公司何去2022-12-08
- 制造业做优做强做大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