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芾所书“列”字火出圈 看汉字演变过程!
2022-11-14 21:47:49 来源:华西都市报从米芾所书“列”字火出圈 看汉字演变过程!米芾书画自成一家,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列”字本义为分解,故其字从刀。在甲骨文的写法中,“列”字上半部就像是一道骨头上的裂缝,下半部犹如一块中空的枯骨。在小篆的字形中,“列”的右侧又加入了一个“刀”字,代表用刀砍裂骨头。
近日,北宋大书法家米芾(1051年—1107年)的一个字成了网红,这个字为左右结构,左边形似一个头上长着三根毛的火柴人,右边形似一把枪。
最先是一位爱好书法的视频博主,在临摹米芾的《绍兴米帖》第九卷时发现了这个长相奇特的字,将其发在网上与网友分享,使得这个汉字成功火出了圈。所书“列”字个人风格明显
《绍兴米帖》第九卷是米芾所书《千字文》,开篇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按照上下文,这个网红字应是“列”字。有网友指出,大书法家赵孟頫也写过一个类似奇怪的“龙”字。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的西北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吴通表示:“在赵孟頫《六体千字文》里这个‘龙’见过,米芾的‘列’字还是第一次见,这两个字应该是在大篆基础上对局部笔画的图像化处理,个人风格过于明显,应该不是公认写法,而且也不属鸟虫篆、蝌蚪文一类。‘列’字所在的这个作品还没见过。”
吴通介绍,“列”的本意是用刀解肉,会意字,最初的字形上很明显,后来变化比较大。据《说文解字》,“列”字本义为分解,故其字从刀。在甲骨文的写法中,“列”字上半部就像是一道骨头上的裂缝,下半部犹如一块中空的枯骨。在小篆的字形中,“列”的右侧又加入了一个“刀”字,代表用刀砍裂骨头。有学者认为,“列”字在早期的意义中可能还代表一种“肢解极刑”。
在秦代“书同文”之前,同一个汉字的字形极为复杂,如战国时期“列”字的一种写法,左边从月(肉)部,右边从刀部,用刀裂肉的意义是很明显的;在另一种写法中,“列”字左边又像一个长着头发的脑袋,加之右边一把刀,似有以刀斩首的意思。后世书法家在写篆书时,进而将“列”字左边的人头像或人像具象化了。
米芾长于临摹古人书法
囿于时代局限,米芾所见古人书法并不会比我们现代人多,对于他的篆书,南宋高宗赵构评论道:“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如网友调侃的“鬼画符”也罢,大书法家的一时“顽皮”也罢,像专家所说,米芾这个“列”字,确实个人风格过于明显,不是公认写法。
米芾,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人称“米襄阳”“米南宫”。他冠服效仿唐人,有重度洁癖,因拜丑石为兄,又被称为“米颠”。曾任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史》对他的评价是“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米芾所书《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绍兴米帖》全称《宋高宗刻米元章帖》,凡十卷,以绍兴十一年(1141年)奉敕摹刻而得名。据记载,由于南宋高宗赵构酷嗜书法,访求米芾墨迹,广为收罗,藏之内府,并命人摹勒上石,于是“天下翕然学米字”。(封面新闻记者 文康林)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2年11月14日 A15 人文历史)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 让大运河文2022-12-07
- 以恰当创意提供差异化精神体验 唤起对美的2022-12-07
- 良渚遗址玉器鸟纹频现:良渚玉器鸟立高台图符2022-12-07
- 紧贴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主流 铸就文艺精品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2022-12-02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11-30
- “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活动:精准对接需2022-11-29
- 用全新方式讲述国潮文化——河南卫视“剧2022-11-29
- 历经千百年,今朝更耐看:齐鲁大地推动非遗保护2022-11-29
-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展现当代海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