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串点成线激发文旅潜能
2022-09-17 12:06: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贵州毕节:串点成线激发文旅潜能,发挥好这些红色景区、场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贵州毕节是一块红色热土。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途经毕节期间,创建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转战乌蒙山、扩红五千人……留下了许多伟大壮举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2019年,党中央作出建设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决策部署,毕节一以贯之落实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党建工程、民生工程切实强力推进,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筑牢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提振民族精气神。
以国家决策部署为指引,强调连点成片。毕节的长征文化遗址遗迹点多分散、整体单一。毕节市坚持规划“破题”,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特色文化,立足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统筹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功能区,科学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毕节段)建设保护规划》,将分散、单一的遗址遗迹进行整合,“串点”成线、“组团”成区,激发最大效能。
以“感悟”为主题,提质精品场馆。毕节红色资源丰富、革命纪念场馆众多,集中遴选展陈事迹多、受众范围广、示范带动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等红色场馆进行维修改造和改陈布展,进一步增强革命纪念场馆沉浸式教学、时代化体验、情景化感悟的吸引力、感染力,培育一批富含红色元素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地标”。
以“文旅”为核心,推进融合发展。毕节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找准红色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结合点,按照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群众旅游、提振业态“三位一体”融合共建,为文旅融合赋能、为项目建设增效,打造体现红色元素的景点景区14个。今年游客参观人数达21万。黔西市大关丘林红军长征村、纳雍县枪杆岩红军长征村等项目已成为集红色教育、旅游发展为一体的精品项目。
毕节黔西新仁乡化屋村是黔西市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村落之一,民俗文化特色鲜明,苗族芦笙舞、化屋苗族文化空间等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当地山奇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化屋村围绕建设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旅游商品规模化发展、旅游核心吸引物精品民宿等建设工作,2021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旺季单日接待游客量近4000人次。随着当地乡村旅游的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以“重走”为重点,打造红色线路。毕节市依托史实资料,全面加强对红军长征线路的调查、考证,选择红军行军路线清楚、历史环境保存完整、自然和地质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成熟的红军路进行清理、维护、修缮,打造精品长征历史步道8条,扎实开展重走长征路研学体验活动,纳雍县梯子岩至枪杆岩红军步道线路、黔西市鸭池河渡口红军战斗遗址至大关盐号红军步道线路入选贵州省10条“最美长征线路”,纳雍县枪杆岩村入选贵州省10个“最美红军村落”。
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毕节还将文保单位有机融入黔西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红军“开仓放盐”遗址,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关盐号旅游景区),鸭池河红军战斗遗址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鸭池河旅游景区),“大关盐号遗址”获批为毕节市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好这些红色景区、场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贵州毕节是一块红色热土。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途经毕节期间,创建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转战乌蒙山、扩红五千人……留下了许多伟大壮举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2019年,党中央作出建设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决策部署,毕节一以贯之落实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党建工程、民生工程切实强力推进,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筑牢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提振民族精气神。
以国家决策部署为指引,强调连点成片。毕节的长征文化遗址遗迹点多分散、整体单一。毕节市坚持规划“破题”,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特色文化,立足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统筹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功能区,科学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毕节段)建设保护规划》,将分散、单一的遗址遗迹进行整合,“串点”成线、“组团”成区,激发最大效能。
以“感悟”为主题,提质精品场馆。毕节红色资源丰富、革命纪念场馆众多,集中遴选展陈事迹多、受众范围广、示范带动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等红色场馆进行维修改造和改陈布展,进一步增强革命纪念场馆沉浸式教学、时代化体验、情景化感悟的吸引力、感染力,培育一批富含红色元素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地标”。
以“文旅”为核心,推进融合发展。毕节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找准红色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结合点,按照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群众旅游、提振业态“三位一体”融合共建,为文旅融合赋能、为项目建设增效,打造体现红色元素的景点景区14个。今年游客参观人数达21万。黔西市大关丘林红军长征村、纳雍县枪杆岩红军长征村等项目已成为集红色教育、旅游发展为一体的精品项目。
毕节黔西新仁乡化屋村是黔西市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村落之一,民俗文化特色鲜明,苗族芦笙舞、化屋苗族文化空间等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当地山奇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化屋村围绕建设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旅游商品规模化发展、旅游核心吸引物精品民宿等建设工作,2021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旺季单日接待游客量近4000人次。随着当地乡村旅游的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以“重走”为重点,打造红色线路。毕节市依托史实资料,全面加强对红军长征线路的调查、考证,选择红军行军路线清楚、历史环境保存完整、自然和地质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成熟的红军路进行清理、维护、修缮,打造精品长征历史步道8条,扎实开展重走长征路研学体验活动,纳雍县梯子岩至枪杆岩红军步道线路、黔西市鸭池河渡口红军战斗遗址至大关盐号红军步道线路入选贵州省10条“最美长征线路”,纳雍县枪杆岩村入选贵州省10个“最美红军村落”。
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毕节还将文保单位有机融入黔西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红军“开仓放盐”遗址,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关盐号旅游景区),鸭池河红军战斗遗址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鸭池河旅游景区),“大关盐号遗址”获批为毕节市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好这些红色景区、场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恢复正常通行!全国多地防疫检查站撤除 落地2022-12-08
- 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 打造雄安新区2022-12-08
- 胡锡进:堂食该不该查核酸?阴性证明会让食客有2022-12-08
- 陕西西安男子熟睡时疑被老鼠咬破头 耳朵被2022-12-08
- 深圳一男子打砸彩票店:花3万7中2万9嫌少 成2022-12-08
- 最新发布:官方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 没有疫2022-12-08
- 网红主播“小胖闯非洲”尼泊尔被杀 “阿云2022-12-07
- 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组建“幸福家园合伙人”2022-12-07
- 雅万高铁于明年开通 造福当地百姓2022-12-07
- 傻姑娘!女主播酒后驾车并直播 只为博取男友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