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感到孩子运动能力提高 并表明应保障体育开课 严禁削减挤占
2022-12-01 12:35:40 来源:环球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67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受访家长感到孩子的体育运动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了。上好体育课,69.8%的受访家长表示要保障体育课程开设课时,严禁削减挤占。

“青年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是重要内容。
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32.2%受访家长表示孩子已达目标,63.3%在努力培养中
孙谦生活在山东济南,儿子9月刚上大一,非常热爱运动。即便在假期,也会主动健身。他欣慰地说,儿子已经熟练掌握了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运动技能。“在孩子小学和中学阶段,我就专门给他报过乒乓球、篮球的培训班,现在这两项运动的技能水平已经挺高了”。
河南郑州的叶倩,女儿上高二。她对女儿的体育水平还不太满意,“一进入中学,课业任务重了,没有多少时间留给体育运动。平时跳跳绳、跑跑步,但还没有熟练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我特别希望孩子能有热爱的体育运动,强身健体。我准备接下来让孩子好好学习游泳”。
今年上初二的赵小欢对体育的兴致“一般般”,她觉得自己在体育技能上掌握得并不好,“我比较喜欢游泳这项运动,平均一周能游一次”。老师也经常组织同学进行体育运动,“虽然练习的时候感到挺累,但运动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身材也苗条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对此,32.2%的受访家长表示已达目标,63.3%的受访家长表示暂未达标,但在努力培养中,4.5%的受访家长直言未达标。
85.8%的受访家长都感到孩子的体育运动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了,其中21.7%感到提高了很多。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家长这一比例逐渐降低。小学生家长感受最为明显(88.5%),高三家长这一比例为77.9%。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强调,对于国家制定“1项以上”的目标,大家不要嫌少,“‘1项以上’就够了,因为运动技能是可以迁移的。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人,在学习新的运动项目时,有着更快的感知力,能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一项运动需要的速度、角度、发力点等要领。而且,现在还有许多青少年处于一项都未掌握的情况。学了太多项,反而容易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我认为这是很多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主要原因”。
69.8%受访家长表示要保障体育课程开设课时,严禁削减挤占
张雅今年上初三,是学校田径队的运动员。她热爱运动,感到现在学校的体育课就上得挺好,“课上老师会带同学们做一些身体素质训练,比如跑圈、俯卧撑、实心球等,也会丰富运动项目为体育考试做准备。我对现在的体育课是比较满意的”。
赵小欢则吐槽,学校体育课上得比较单一,特别希望能多一点“花样”。“我们现在无非是,先按方队绕操场跑步,老师带着进行集体运动,运动后再跑步,就没有其他项目了。只有快考试了,才会增加跳远、跳高、铅球等项目。希望能丰富内容,健全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
孙谦认为,现在市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人数多、场地少。几百上千名学生只有一个不大的操场,活动场地少,孩子体育锻炼受到限制。体育老师也存在人数不够、水平不够的问题,期待学校能在师资上下功夫。孩子们体育运动的时间和质量都要有保障。
保证孩子们在学校上好体育课,69.8%的受访家长表示,要保障体育课程开设课时,严禁削减、挤占,62.9%的受访家长希望增设多元化的体育项目,49.3%的受访家长建议将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作为授课目标,44.4%的受访家长指出要重视体育师资建设,41.3%的受访家长看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加课程趣味性。

“青年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是重要内容。
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32.2%受访家长表示孩子已达目标,63.3%在努力培养中
孙谦生活在山东济南,儿子9月刚上大一,非常热爱运动。即便在假期,也会主动健身。他欣慰地说,儿子已经熟练掌握了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运动技能。“在孩子小学和中学阶段,我就专门给他报过乒乓球、篮球的培训班,现在这两项运动的技能水平已经挺高了”。
河南郑州的叶倩,女儿上高二。她对女儿的体育水平还不太满意,“一进入中学,课业任务重了,没有多少时间留给体育运动。平时跳跳绳、跑跑步,但还没有熟练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我特别希望孩子能有热爱的体育运动,强身健体。我准备接下来让孩子好好学习游泳”。
今年上初二的赵小欢对体育的兴致“一般般”,她觉得自己在体育技能上掌握得并不好,“我比较喜欢游泳这项运动,平均一周能游一次”。老师也经常组织同学进行体育运动,“虽然练习的时候感到挺累,但运动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身材也苗条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对此,32.2%的受访家长表示已达目标,63.3%的受访家长表示暂未达标,但在努力培养中,4.5%的受访家长直言未达标。
85.8%的受访家长都感到孩子的体育运动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了,其中21.7%感到提高了很多。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家长这一比例逐渐降低。小学生家长感受最为明显(88.5%),高三家长这一比例为77.9%。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强调,对于国家制定“1项以上”的目标,大家不要嫌少,“‘1项以上’就够了,因为运动技能是可以迁移的。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人,在学习新的运动项目时,有着更快的感知力,能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一项运动需要的速度、角度、发力点等要领。而且,现在还有许多青少年处于一项都未掌握的情况。学了太多项,反而容易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我认为这是很多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主要原因”。
69.8%受访家长表示要保障体育课程开设课时,严禁削减挤占
张雅今年上初三,是学校田径队的运动员。她热爱运动,感到现在学校的体育课就上得挺好,“课上老师会带同学们做一些身体素质训练,比如跑圈、俯卧撑、实心球等,也会丰富运动项目为体育考试做准备。我对现在的体育课是比较满意的”。
赵小欢则吐槽,学校体育课上得比较单一,特别希望能多一点“花样”。“我们现在无非是,先按方队绕操场跑步,老师带着进行集体运动,运动后再跑步,就没有其他项目了。只有快考试了,才会增加跳远、跳高、铅球等项目。希望能丰富内容,健全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
孙谦认为,现在市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人数多、场地少。几百上千名学生只有一个不大的操场,活动场地少,孩子体育锻炼受到限制。体育老师也存在人数不够、水平不够的问题,期待学校能在师资上下功夫。孩子们体育运动的时间和质量都要有保障。
保证孩子们在学校上好体育课,69.8%的受访家长表示,要保障体育课程开设课时,严禁削减、挤占,62.9%的受访家长希望增设多元化的体育项目,49.3%的受访家长建议将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作为授课目标,44.4%的受访家长指出要重视体育师资建设,41.3%的受访家长看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加课程趣味性。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武汉恒钢物流园仓库起火无人员伤亡 火灾原2022-12-08
- 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未来一到两个月或将出现2022-12-08
- 第七批集采共计60个品种中选 平均降幅达48%2022-12-08
-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超过5亿人 驾驶技能2022-12-08
- 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2-12-08
-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取得显著2022-12-08
- 最忙乘组”在太空之旅中创造的高光时刻2022-12-08
- 予人方便变添堵!南京地铁口被大量共享单车堵2022-12-08
- 上门核酸检测悄然火起!郑州上门核酸检测最高2022-12-08
- 零容忍!江西南昌14岁初三女生遭校园霸凌被逼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