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银行在四大领域持续深耕 多方面得到提升
2023-02-14 10:48:06 来源:环球网
2022年的厦门银行表现可谓是优秀,业绩表现和资产质量均得到”飞升“。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10日已有18家A股上市银行先后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12家银行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16家银行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厦门银行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在18家银行中名列前茅,明显高于6.91%的平均增速。
资产质量方面,厦门银行2022年不良贷款率再创新低,较上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至0.86%,在众多上市银行中长期保持前列;拨备覆盖率为387.96%,较上年末上升17.32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继续增强。
而这些提升,均得益于厦门银行“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居民、服务两岸台商”的市场定位,更离不开该行在绿色信贷投放、精准“三农”服务、融入实体经济、服务台胞台企等四大领域的持续深耕。
聚焦“双碳”目标,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银行等金融行业纷纷响应号召,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下的金融责任,厦门银行自然也不例外,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决策和业务经营,并着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依托于持续开发及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厦门银行推出“光伏贷”、PPP项目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推动绿色信贷专案落地;在资源保障方面,厦门银行优先保障绿色金融信贷额度,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实施内部定价优惠等政策;在产品培训方面,也持续对客户经理开展绿色信贷专题培训,加强绿色项目的营销与服务意识。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厦门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较年初增长实现翻一番,成为推动自身业绩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下沉“三农”服务,用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三农”金融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负责任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厦门银行就结合现有产品对基于地域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进行授信,充分发挥精、特、优的比较优势,持续开展农村生产要素融资业务,帮助农村地区的土地、资产、资源等要素活起来;并通过不断优化现有涉农信贷产品、创新融资方式等举措,积极推进服务“三农”金融工作,切实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提升精准服务“三农”的效能。
特别是针对福建特色的茶农产业,厦门银行持续推进银保协同融合发展,研发了旨在专案解决茶农、茶企无法提供传统房产抵押物等融资困境的乡村振兴产品——“茶农助农贷”,该产品携手保险公司,创新性引入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进行增信,切实助力“送贷下乡”服务。
以国家首批批准设立的漳州漳浦台创园为例,厦门银行通过业务调研,进一步了解园区台农金融需求,定向推出“台农贷专案”,并通过林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登记证、信用等担保方式给予授信支持。
深耕区域经济,提升先进制造业支持力度
2023年2月8日,厦门银行受邀参加2023年福州市仓山区“烟山鹊桥荟”企业家大会,现场与仓山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仓山区“十四五”规划及产业发展布局,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金融合作关系,仓山区区委书记郑子记、厦门银行行长助理、福州分行行长黄俊猛等领导,共同见证签约仪式。厦门银行也表示未来将与仓山区政府将继续秉持“相互支持、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仓山区社会经济建设。而这也是厦门银行持续深耕区域经济,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举措的延续。
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厦门银行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不变的初心,依托丰富的金融产品与工具,不断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业、科创企业发展,不断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以帮助当地石材企业稳生产保就业而进行产品创设为例,厦门银行积极通过走访调研福建水头镇石材行业,并结合行业需求研判,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石财贷”,针对复工复产新增贷款需求给予内部利率优惠;同时还积极引导受困乡镇企业申请“纾困”贷款,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满足生产流通环节的信贷资金需求。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也是助力实体经济不断向好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厦门银行通过紧密跟进省重点项目建设清单,了解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中长期项目贷款支持。目前该行已将福建省重点技改项目、厦门市技改项目纳入“高新贷”专案,大力加强重点项目的推动和投放。截至2022年9月末,“高新贷”专案新增科技型授信户近200户、表内外投放超30亿,制造业贷款余额则近200亿,较上年末增长近10%,其中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80亿、较上年末增长约25%。
闽台一衣带水,精准服务台胞台企
厦门是大陆和台湾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作为一家两岸特色鲜明的城商行,厦门银行以创新两岸金融为主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先行先试,持续发挥台资背景特色和区位优势,运用专业能力,深耕两岸金融市场,融汇两岸智慧和资源,为厦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贡献金融力量。
某台企已在厦门稳健经营20余年,2018年还曾荣获海沧区纳税大户称号,并连续两年被评为纳税A级企业,但是在2022年却遇到了一些烦恼,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计划扩大产能,却苦于资金不足。为此,厦门银行迅速为这家台企定制专属授信方案,运用“台商税易贷”切实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需求,为其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这位台商在获得专属信用贷款后,喜悦溢于言表:“感谢厦门银行为我们企业提供这笔专属信用贷款,解决了我们公司经营周转的燃眉之急,真的太给力了!”
事实上,随着惠台政策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台胞台商积极拥抱大陆市场;但中小台资企业普遍存在不具备规模、没有足够的担保品等问题,同时大陆对于台企在台湾征信信息获取上也存在较大困难,金融机构给予其授信的信心不足,融资不易。为此,厦门银行不断丰富对台金融产品货架,针对客户的融资需求,陆续推出了包括“台商税易贷”、“台商流水贷”、“台商e企贷”等纯信用贷款产品,为中小微台企从初创、成长到深耕大陆市场各个不同时期赋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符合需求的金融助力。
正是通过上述举措,厦门银行秉承“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居民、服务两岸台商”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台资背景和区位优势,将自身打造成为一家两岸特色鲜明的城商行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展望2023年,厦门银行仍将持续突出业务战略定位,着眼长远为公司积累发展动能,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持续前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金融力量。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10日已有18家A股上市银行先后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12家银行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16家银行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厦门银行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在18家银行中名列前茅,明显高于6.91%的平均增速。
资产质量方面,厦门银行2022年不良贷款率再创新低,较上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至0.86%,在众多上市银行中长期保持前列;拨备覆盖率为387.96%,较上年末上升17.32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继续增强。
而这些提升,均得益于厦门银行“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居民、服务两岸台商”的市场定位,更离不开该行在绿色信贷投放、精准“三农”服务、融入实体经济、服务台胞台企等四大领域的持续深耕。
聚焦“双碳”目标,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银行等金融行业纷纷响应号召,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下的金融责任,厦门银行自然也不例外,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决策和业务经营,并着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依托于持续开发及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厦门银行推出“光伏贷”、PPP项目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推动绿色信贷专案落地;在资源保障方面,厦门银行优先保障绿色金融信贷额度,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实施内部定价优惠等政策;在产品培训方面,也持续对客户经理开展绿色信贷专题培训,加强绿色项目的营销与服务意识。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厦门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较年初增长实现翻一番,成为推动自身业绩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下沉“三农”服务,用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三农”金融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负责任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厦门银行就结合现有产品对基于地域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进行授信,充分发挥精、特、优的比较优势,持续开展农村生产要素融资业务,帮助农村地区的土地、资产、资源等要素活起来;并通过不断优化现有涉农信贷产品、创新融资方式等举措,积极推进服务“三农”金融工作,切实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提升精准服务“三农”的效能。
特别是针对福建特色的茶农产业,厦门银行持续推进银保协同融合发展,研发了旨在专案解决茶农、茶企无法提供传统房产抵押物等融资困境的乡村振兴产品——“茶农助农贷”,该产品携手保险公司,创新性引入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进行增信,切实助力“送贷下乡”服务。
以国家首批批准设立的漳州漳浦台创园为例,厦门银行通过业务调研,进一步了解园区台农金融需求,定向推出“台农贷专案”,并通过林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登记证、信用等担保方式给予授信支持。
深耕区域经济,提升先进制造业支持力度
2023年2月8日,厦门银行受邀参加2023年福州市仓山区“烟山鹊桥荟”企业家大会,现场与仓山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仓山区“十四五”规划及产业发展布局,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金融合作关系,仓山区区委书记郑子记、厦门银行行长助理、福州分行行长黄俊猛等领导,共同见证签约仪式。厦门银行也表示未来将与仓山区政府将继续秉持“相互支持、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仓山区社会经济建设。而这也是厦门银行持续深耕区域经济,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举措的延续。
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厦门银行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不变的初心,依托丰富的金融产品与工具,不断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业、科创企业发展,不断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以帮助当地石材企业稳生产保就业而进行产品创设为例,厦门银行积极通过走访调研福建水头镇石材行业,并结合行业需求研判,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石财贷”,针对复工复产新增贷款需求给予内部利率优惠;同时还积极引导受困乡镇企业申请“纾困”贷款,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满足生产流通环节的信贷资金需求。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也是助力实体经济不断向好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厦门银行通过紧密跟进省重点项目建设清单,了解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中长期项目贷款支持。目前该行已将福建省重点技改项目、厦门市技改项目纳入“高新贷”专案,大力加强重点项目的推动和投放。截至2022年9月末,“高新贷”专案新增科技型授信户近200户、表内外投放超30亿,制造业贷款余额则近200亿,较上年末增长近10%,其中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80亿、较上年末增长约25%。
闽台一衣带水,精准服务台胞台企
厦门是大陆和台湾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作为一家两岸特色鲜明的城商行,厦门银行以创新两岸金融为主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先行先试,持续发挥台资背景特色和区位优势,运用专业能力,深耕两岸金融市场,融汇两岸智慧和资源,为厦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贡献金融力量。
某台企已在厦门稳健经营20余年,2018年还曾荣获海沧区纳税大户称号,并连续两年被评为纳税A级企业,但是在2022年却遇到了一些烦恼,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计划扩大产能,却苦于资金不足。为此,厦门银行迅速为这家台企定制专属授信方案,运用“台商税易贷”切实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需求,为其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这位台商在获得专属信用贷款后,喜悦溢于言表:“感谢厦门银行为我们企业提供这笔专属信用贷款,解决了我们公司经营周转的燃眉之急,真的太给力了!”
事实上,随着惠台政策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台胞台商积极拥抱大陆市场;但中小台资企业普遍存在不具备规模、没有足够的担保品等问题,同时大陆对于台企在台湾征信信息获取上也存在较大困难,金融机构给予其授信的信心不足,融资不易。为此,厦门银行不断丰富对台金融产品货架,针对客户的融资需求,陆续推出了包括“台商税易贷”、“台商流水贷”、“台商e企贷”等纯信用贷款产品,为中小微台企从初创、成长到深耕大陆市场各个不同时期赋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符合需求的金融助力。
正是通过上述举措,厦门银行秉承“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居民、服务两岸台商”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台资背景和区位优势,将自身打造成为一家两岸特色鲜明的城商行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展望2023年,厦门银行仍将持续突出业务战略定位,着眼长远为公司积累发展动能,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持续前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金融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未标注“本站原创”或“文交所资讯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厦门银行在四大领域持续深耕 多方面得到提2023-02-14
- 北交所两融业务正式上线 市场流动性得到增2023-02-14
-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同比增长近100%2023-02-14
- 对内幕交易“毒瘤”零容忍2023-02-14
- 提前还贷潮热度再次升高 专家提出应对建议2023-02-14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繁重任务仍在农村2023-02-14
- “简明清晰“的债券规则体系初步建立2023-02-14
- “浪漫经济”接过提振消费接力棒 餐厅订单2023-02-14
- 上海农商银行以更快速度 更大力度支持重大2023-02-14
- 北交所: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切实保护投资者合2023-02-13